随着电子竞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如今电竞赛事的奖金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早期的水平,并且还在飞速冲破各种纪录。根据最新消息,即将在中国上海举行的Ti9(2019 DOTA2国际邀请赛)总奖金池已突破3200万美元,而Ti9最终的冠军战队预计可能获得超过1亿人民币的奖金收入,这一天文数字再次将世界电子竞技单项赛事的奖金纪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们在惊叹之余不免心生疑问,电竞比赛的奖金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怎样规格的奖金额度才最适合一项电竞赛事?电竞比赛的奖金真的是越高越好吗?
不同电竞比赛有不同的奖金筹集模式,也造成了各项赛事总奖金规模的差异。以当今几个热门电竞游戏的大型国际赛事为例,它们的奖金池构成各不相同,奖金对于赛事自身的加成作用也大相径庭。
DOTA2的Ti(国际邀请赛)系列赛是目前世界上单项电竞赛事奖金的天花板,2011年开始举办的Ti在前两届都是由Valve(简称V社)自己单独投入总奖金,但160万美元在当时也已经是一个相当夺人眼球的数字。从2013年的Ti3开始,V社在自己固定投入的基础上采用了玩家众筹的模式,“小本子”——勇士令状就此诞生。V社通过玩家购买勇士令状和对其进行升级帮助来获得收入,每年这份收入的25%将被纳入Ti赛事的总奖金池。凭借着核心玩家对游戏的热爱和信仰,以及勇士令状能够带来各种诱人的数字道具奖励,V社成功让Ti系列赛的奖金规模像火箭般加速蹿升。2013年287W美元,2014年一路狂飙到1093W美元,到2016年已经超过2000W美元,虽然之后增速放缓,但趁着今年在中国举办之机,奖金额度又一次前所未有地被助推到3200W美元。超高的奖金规模是历年Ti最吸引人的“噱头”之一,甚至期待每年V社会推出什么“小本子”和猜测当年Ti最终的奖金池已经成为Ti预热的“固定节目”,这为Ti的热度传播“增色”不少。但Ti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额奖金产生了“依赖”,一直高速的正向增长一旦“掉头”,对于赛事本身就会成为一种打击,同样的,奖金所能辐射的战队始终有限,头部战队凭借超高的奖金能够维持生存,但在成绩上难有起色的战队将很难“自造血液”,对于DOTA2整体的赛事体系势必带来负面影响。
作为赛事层面上的“竞争对手”,拳头从2016年起实施新的全球总决赛(简称S赛)奖金机制,在固定投入之外同样采取了“众筹”的形式。只不过和“小本子”不同,拳头利用原本游戏中玩家对英雄皮肤的喜爱,加入了冠军皮肤、总决赛战队冠军炫彩皮肤、冠军图标等在全球总决赛周期内的限时售卖,最终的收入多数按25%的比例计入最终奖金池以及给予各战队相应分成。相较而言,S赛的奖金机制比Ti更为复杂,除了最终奖金池的总分成,还包括各类道具售卖的对应战队分成以及冠军战队的单独皮肤分成,奖金形式更为多样,相对也更稳定。但是总体数额上,S赛与Ti还是相距甚远,iG战队在S8夺冠之后获得的初始奖金池分成是84万美元,甚至不到Ti总奖金的零头。但与Ti不同的是,S赛的奖金很少被作为宣传的重点,很多时候甚至被无视。拳头建立的全球赛事体系下,“世界冠军”的分量已经得到充分的“开发”,世界冠军的荣誉带来的是商业资本的补充,RNG和iG在2018年拿到冠军荣誉前后赞助商的变化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在赛区内部施行联盟化之后,战队通过联盟版权售卖的分成获得基础收入,然后进行自主招商“造血”,整体的商业化构架也已经有了初步的搭建,这让拳头更有空余在每年的收入中拨出相当一部分投入到下一年的电竞化运作之中。
除了上述两种模式,还有一部分电竞比赛主要通过主办方或厂商的单独奖金投入,这样模式的奖金规格高低不一。比如CS:GO以及刚刚开始电竞化的《堡垒之夜》等,CS:GO随着自身赛事热度的不断上升,V社将Major的奖金规模增加到100W美元,虽然单项赛事的奖金数量并不起眼,但是作为全球赛事数量最多的电竞项目之一,CS:GO每年的电竞赛事总奖金都能达到仅次于Ti的水平。而Epic在宣布《堡垒之夜》电竞化和相关规划之时,也计划拿出1亿美元的总奖金池给予支持。在刚刚结束的《堡垒之夜》世界杯上,来自美国的选手Bugha夺得单排冠军,独揽300W美元的个人奖金。而在北美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守望先锋联赛》也在第二赛季时将奖金额度提高到500W美元,甚至超过了LOL S赛的总奖金数。
奖金数的提升是电竞选手和战队积极参与电竞比赛的初衷之一,高额的奖金也能够帮助赛事吸引更多的关注度。但是奖金规模需要综合游戏热度、赛事体量、赛事商业化程度等等因素的考量,不同的电竞项目赛事拥有各自的运作体系,也会搭配相应的奖金机制,至于怎样的奖金机制和规格才是对于赛事最好的补充,是一个由选手、俱乐部、厂商、主办方与合作方多方妥协的结果。
全部评论(1)
母鸡啊